如何看待當前形勢 “優”字為重 看新常態下風險防范 產能嚴重過剩、地方債務風險、房地產市場調整、影子銀行膨脹——增速放緩讓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潛在風險浮出水面。一年來,各類改革措施陸續出臺,不僅讓經濟保持瞭穩增長態勢,更在發展中化解瞭風險,在化解風險中實現瞭優化發展。 安全疏堵結合化解產能過剩風險 市場調節助推結構優化 近年來,我國部分行業供過於求矛盾凸顯,鋼鐵、電解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高消耗、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些行業產能盲目擴張勢頭強勁。 面安全對如此形勢,國傢采取瞭疏堵結合的綜合治理舉措,一方面淘汰過剩產能,一方亞洲人成AV網站在線播放面以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,促進結構優化。 5月初,工信部下達瞭2014年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的食品任務,相關地方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,並向社會公告瞭相關企業名單。 不過,淘汰過剩產能不能隻靠行政化的“堵”,更需要市場化的“疏”。 7月底,工信部發佈《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》,對鋼鐵、電解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行業項目建設實行產能置換,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,食品實施減量置換。 來自鋼鐵大戶唐山市的最新消息顯示,預計年內唐山煉鋼產能將削減2000萬噸,這意味著唐山今年就可完成2017年總體任務的一半。關於2014年淘汰過剩產能的全國目標,工信部近日表示&ld衛生quo;有信心完成”。 化解過剩產能不僅遏制瞭過剩行業擴張勢頭,還成為各地推進產業升級、優化空間佈局的安全良好契機。 以任務極為艱巨的河北省為例,近年來,河北省地稅局出臺稅收優惠政策,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,助推過剩行業企業轉型升級。 在稅收引導下,河北鋼鐵集團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餘壓、餘熱蒸汽、煤氣等二次能源全部回收用於發電,並在技術改造之後開始瞭以高附加值產品主打市場的轉型之旅。 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.6%,節能降耗繼續推進,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