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,電視劇《老有所依》的熱播,似乎正從側面拷問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養老問題。伴隨這一大趨勢,養老產業風生水起,背後是資本的蠢蠢欲動,尤其是地產資本。 10月24日,在西南財經大學舉行的 “食品經濟轉型期的管理-以中國及新加坡為例”國際論壇之房地產與老齡化分論壇上,新加坡“以房養老”模式備受熱議。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註意到,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傢委員會委員、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劉洪玉在會上談到,當前國內的狀況是老年衛生人缺乏購買力,有購買力的人還未到老齡化,老齡化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阻力很大,仍在籌劃中。目前我國養老仍停留在傢庭養老階段,研究中食品國養老問題,需立足國情,探索獨特的解決方案。 房地產“攪局”養老產業 數據顯示,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.02億人,占總人口的14.9%,比上年增加853萬人。中國公益研安全究院報告透露,按照老年人失能比例18.6%計算,我國失能老年人口將每年增長約150萬,2013年失能老年人口達3750萬人。 上述機構預計,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,我國需要護理的老年人口規模將不斷膨脹。因此,圍繞養老居住、護理與娛樂等的養老產業隨之成為一個熱點話題。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瞭解到,包括保利、萬科、招商等一線房企巨頭紛紛涉足養老地產,試圖以雄厚資金撬動養老產業,分食一杯羹。 劉洪玉認為,房地產和老齡化是大傢越來越關註的問題,不僅老齡化的人在關註,而且房地產行業的人也在關註。 在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培訓與發展部主任塗朝暉看來,人口老齡化跟資本關系比較密切,因為擁有人食品口紅利時,勞動力多對資金成本要求很低,而且這時的保障制度不需要那麼完善,因為有那麼多勞動力支撐。如果人口老齡化來臨,可能會考慮養老因素,包衛生括其他的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因素。 |